分別

維基詞典,自由的多語言詞典

漢語[编辑]

正體/繁體 (分別)
簡體 (分别)

發音[编辑]



韻圖
讀音 # 1/2 1/2 2/2
(1) (3) (1)
(59) (83) (83)
調 平 (Ø) 入 (Ø) 入 (Ø)
開合
反切
白一平方案 pjun bjet pjet
擬音
鄭張尚芳 /pɨun/ /bˠiᴇt̚/ /pˠiᴇt̚/
潘悟雲 /piun/ /bᵚiɛt̚/ /pᵚiɛt̚/
邵榮芬 /piuən/ /biæt̚/ /piæt̚/
蒲立本 /pun/ /biat̚/ /piat̚/
李榮 /piuən/ /bjɛt̚/ /pjɛt̚/
王力 /pĭuən/ /bĭɛt̚/ /pĭɛt̚/
高本漢 /pi̯uən/ /bʱi̯ɛt̚/ /pi̯ɛt̚/
推斷官話讀音 fēn bié bie
推斷粵語讀音 fan1 bit6 bit3
白一平沙加爾系統1.1 (2014)
讀音 # 1/2 1/2 2/2
現代北京音
(拼音)
fēn bié bié
構擬中古音 ‹ pjun › ‹ bjet › ‹ pjet ›
構擬上古音 /*pə[n]/ /*N-pret/ /*pret/
英語翻譯 divide be separated (intr.) separate (tr.)

來自白一平–沙加爾系統的上古漢語標註筆記:

* 圓括號 "()" 表示存在不確定;
* 方括號 "[]" 表示身分不確定,例如 *[t] 的尾音有可能是 *-t 或 *-p;
* 尖角括號 "<>" 表示接中辭;
* 連字號 "-" 表示語素範圍;

* 句號 "." 表示音節範圍。
鄭張系統 (2003)
讀音 # 1/2 1/2 2/2
序號 3148 820 821
聲符
韻部
小分部 1 2 2
對應中古韻
構擬上古音 /*pɯn/ /*pred/ /*bred/

動詞[编辑]

分別

  1. 區別;分辨
    《荀子‧王制》:“兩者分別,則賢不肖不雜,是非不亂。”
    漢·王充《論衡‧程材》:“雖孔墨之材,不能分別。”
    宋·蘇軾《司馬溫公神道碑》:“公首更詔書,以開言路,分別邪正,進退其甚者十餘人。”
    明·王守仁《傳習錄》卷上:“當理而無私心,當理與無私心,如何分別?”
    魯迅《野草‧狗的駁詰》:“我慚愧:我終於……還不知道分別官和民;還不知道分別主和奴。”
  2. 分頭;各自。相应;依次是。
    《史記‧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“是時郎中令石建為上分別言兩人事。”
    《後漢書‧袁安傳》:“遂分別具奏。帝感悟,即報許,得出者四百餘家。”
    元·耶律鑄《日將出》詩:“陰雲夜合乾坤失,萬象不能分別得。”
    《紅樓夢》第四四回:“賈璉又命林之孝將那二百銀子入在流水帳上,分別添補,開銷過去。”
    魏巍《東方》第四部第十七章:“估計他們已走出很遠,就分別在獨立家屋和帳篷裏投了幾個手榴彈。”
  3. 劃分。
    《漢書‧西域傳下》:“後烏就屠不盡歸諸翎侯民眾,漢復遣長羅侯惠將三校屯赤谷,因為分別其人民地界。”
    漢·荀悅《漢紀‧武帝紀六》:“此天地所以分別區域,隔絕內外也。”
  4. 差別;不同。
   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‧容止》:“﹝王夷甫﹞恒捉白玉柄麈尾,與手都無分別。”
    宋·李綱《北歸晝渡海風便波平尤覺奇絕》詩之二:“來時風浪夜喧驚,歸去潮波枕席平。非是波神有分別,故教清晝看寰瀛。”
    朱自清《中國歌謠》:“本來歌謠都是原始的詩,從‘辭’而論,並無分別。”
  5. 離別。
    三國·魏·曹丕《與朝歌令吳質書》:“今果分別,各在一方。”
    晉·陶潛《擬古九首》詩之三:“自從分別來,門庭日荒蕪。”
    元·無名氏《梧桐葉》第一摺:“臨歧分別,一旦恩情成斷絕。”
    《醒世恒言‧錢秀才錯占鳳凰儔》:“高贊直送上船,方纔分別。”
    峻青《海嘯》第三章八:“這次分別,下一次還不知什麼時候見面呢。”
  6. 佛教語。謂凡夫之虛妄計度。
    唐·白居易《答次休上人》詩:“禪心不合生分別,莫愛餘霞嫌碧雲。”
  7. 謂妄加區分。
    宋·劉過《水調歌頭》詞:“未必古人皆是,未必今人俱錯,世事沐猴冠。老子不分別,內外與中間。”

翻译[编辑]


日语

〉【ふんべつ】Template:Ja-名·他サ

  1. 辨别,思考(力)。
    分別が深い  思考力强。
  2. 主意,办法。
    やっぱりきみは分別がある  还是你有主意。
  3. 通情达理。
    分別盛(ざかり)  最有判断力的年龄。

朝鮮語[编辑]

  1. 분별分別〉的漢字表記。

越南語[编辑]

  1. phân biệt分別]的漢字表記。